講座報告主題:地方意識與游冶品評——十七世紀金陵勝景圖文形塑探析
專家姓名:萬新華
日期:2020-12-19 時間:08:30
地點:藝術學院312智慧教室
主辦單位:藝術學院
主講簡介:南京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博物館展覽策劃和中國繪畫史研究,著有《柯九思》《王原祁研究》《風格 鑒藏 接受:關于明清書畫史的若干片斷》《圖像 風格 觀念:中國現代繪畫史研究叢稿》《傅抱石美術史學論稿》《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閱讀傅抱石》《看畫讀書隨錄》等;獲江蘇省第十三、十四、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第二屆江蘇紫金文藝評論獎三等獎。研究專長:明清、20世紀繪畫史。
主講內容簡介: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金陵擁有一系列令人驕傲的名勝古跡,為歷代文人所吟詠,得到持續的關注且獲得廣泛的認同。明代以來,金陵文人在地域文化意識的促動和驅使下,興起了一股精選勝景重新品題的風氣,金陵四十景便應運而生了,繪畫上也出現了“金陵八景”“金陵四十景”之類的圖畫表現,既強化了勝景的視覺效果,也突顯了歷史文化意義。至清代康熙年間,隨著“金陵四十景”的逐步定型,“金陵勝景圖”的創作變得越來越普遍,進而成為一種常見題材。一、明代之前的金陵勝跡之文學書寫是金陵山水圖像描寫的支撐;二、金陵四十景與金陵文化意識;三、十七世紀金陵畫家筆下的金陵山水是當時流行的金陵四十景品評書寫的圖像呈現;四、《江寧府志》與高岑《金陵四十景圖》;五、金陵勝景的題材化傾向;六金陵勝景圖研究與一種美術史學方法。
歡迎師生參加!